一次,王朔听到家门口修自行车的大爷,敲得叮叮咣咣,就烦躁地对他说:“我给你30000元,你到别的地方去修车,行吗?”大爷心想,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啊?毫不犹豫地答应:“行啊!”
没想到,王朔真的就给了修车的大爷3万块,大爷高兴地接过钱就走了。可王朔还是有些担心,就问好友马未都:“他还会不会回来?”
(资料图片)
马未都回答:“不会。”王朔不解地问为什么?马未都解释说:“他怕你反悔,跟他要回那3万块呀。”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觉得王朔肯定是个有钱人?你也想去他家门口修个自行车?事实是,当时他全身上下只有3万零几百,3万给完就只剩下几百块了。
可为什么他做事这么草率呢?其实“恣意张狂”一直是作家王朔的处事风格,他张狂到什么地步?他曾说:“中国能和他媲美的文字,只有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就连《诗经》都差点儿意思。”
当别的作家劝别人买自己的书时,王朔却劝部分人不要看他的书。他说:“我的书,我认为太年轻的人不要买,对自己生活很满意的人不要买,赶时髦的人不要买,最好看一看内容,你再决定买,我也不信你们一定能看懂。”
他怼天怼地怼空气,横起来连自己都怼。他怼张艺M是搞装修挑大粪的,他怼马未都是古董贩子,他怼郭敬M是个小偷,他怼白岩S说自以为自己很真诚,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。
但有没有人想怼他呢?当然有啊!都恨得牙痒痒!但都怼不到点子上,直到有一人匿名向南方周末投了一篇《我看王朔》,才字字如刀,句句见血,把王朔骂的是狗血淋头。
那些曾经被王朔怼过的人,都纷纷站起来说:“哎呀!这个人是才华横溢,文学功底敦厚。”可最后一查,他们都大惊失色,原来投稿的人正是王朔本人。
可正是这样一个怼遍天下无敌手的人,却连自己女儿的婚礼都不敢去参加。
当时王朔的女儿王咪结婚,冯小刚在台上当证婚人,赵宝刚在台下招呼宾客,陈丹青和刘震云等大咖都来捧场,可身为父亲的王朔,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,只有陈丹青清楚地说:“我知道他为什么不来,因为来了他就会哭得稀里哗啦,干脆就躲起来了。”
或许,这就是狂傲不羁的王朔,心中唯一的柔情吧。后来,他把这些柔情都写进了《致女儿书》一书中。
王朔在书中用对话的方式,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,一直讲到自己的爸爸妈妈,以及自己。不仅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做人的道理,还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反省。
虽然书中连说带玩地说了家世,看着挺乐,但每一句都是王朔掏心窝子的话,让我看到了王朔不为人知的一面,也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。
用王朔自己的话说:“这本书我是当作遗书留给你的,很感激你能做我的女儿,但你必须内心丰富,才能摆脱表面上人与人的相似。”此外,他还在书中叮嘱女儿说,煲汤比写诗重要,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!
很多读者看了王朔文集都说,王朔是中国文坛绕不过去的文化符号,没有了他,就会失去很多乐趣。如果你也想向王朔一样,活得潇洒自在,特立独行,一定要读读他的随笔文集《致女儿书》。
Copyright 2015-2022 西南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8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@qq.com